在阿拉善高新区巴彦木仁苏木,鸵鸟养殖产业正以蓬勃之势崛起,“沙漠明星”正在打破传统养殖的固有格局,撑起乡村振兴的新路子。
6月28日一早,阿拉善高新区巴彦木仁苏木的餐厅里,厨师马师傅正熟练地将鸵鸟根据不同部位分切好送入后厨,之所以选择鸵鸟为美食创作的食材,是因为鸵鸟肉质鲜嫩、无肉渣及肉腥味,口感类似牛肉,具有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胆固醇、低热量的特点。挥勺颠锅,香气四溢,在大厨的精心烹饪下,一道道美味的菜品相继出锅。
品尝过后,阿拉善盟江浙商会会长王立新表示:“之前也没吃过,味道不错,这是第一次尝到,感觉挺好。”
从一枚鸵鸟蛋到一桌鸵鸟宴,这不仅是美食创新的体现,更是乡村资源与市场需求的完美融合。鸵鸟这一特色禽类凭借其显著优势——生长周期短、环境适应力强、肉质营养丰富,加之羽毛、皮革、蛋壳等副产品的多元开发价值,展现出可观的市场潜力。巴彦木仁苏木充分挖掘地域优势,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,成功将鸵鸟养殖培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支柱产业,实现了从传统养殖到全产业链开发的转型升级。
内蒙古拓王鸵鸟发展有限公司经理也是全鸵鸟宴的厨师马旭介绍道:“我们考察了好多地方才选择的这块,因为当地雨水较少,不影响鸵鸟皮毛品相。目前已经带动部分农牧民开始养殖鸵鸟,后续要完善屠宰场建设,带动当地更多的农牧民一起养殖鸵鸟,大家一块致富。”
如今,巴彦木仁苏木的鸵鸟产业已形成规模化发展态势,通过持续优化养殖技术、完善产业配套,不仅实现了鸵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,更有效带动了农牧民就业增收。目前,从孵化繁育到产品研发,从初级加工到高附加值产品打造,鸵鸟的羽毛、皮革、肉类、蛋品等资源得到全方位开发利用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,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富民之路。
阿拉善高新区巴彦木仁苏木巴彦树贵嘎查党支部书记安玉莲说:“我们现在的鸵鸟养殖占地面积在3000多亩,现有鸵鸟是800多只,我们这个嘎查地理环境特别适合养殖鸵鸟。鸵鸟它的羽毛、皮、肉可以说全身都是宝。”
从“试错”到“蝶变”,阿拉善高新区巴彦木仁苏木的鸵鸟养殖实践,不仅为农牧民开辟了增收致富新渠道,更成为特色产业、壮大集体经济的生动写照。如今,“小众赛道”变身“致富大道”,巴彦木仁苏木正加速释放乡村发展活力,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。(潘蓓、杨婧、德力和、乌达木)